2007(4):好书无价
点击量:1852书名:《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Micromotives And Macrobehavior)
作者:(美)托马斯·C·谢林(ThomasC.Schelling)
馆藏索书号:F014.9/5274
谢林讲的博弈论故事
半个世纪以来,博弈论给经济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以至于“当代最后一位经济学全才”保罗·萨缪尔森会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博弈论进入大众阅读域,仍然相当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几个博弈论专家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千方百计把博弈论写得浅白一些。难得的是,哈佛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的教授谢林,却乐此不疲,愿意浅白地写作。
从堵车看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假如路边偶然发生一场交通事故,如果微观上许多路过的司机都想慢下来用10秒钟时间看个究竟,那么宏观上就会造成高速公路的大堵车。结果,为了看上10秒钟,每个人都损失十几分钟。我们大家都曾经观察到和亲身体验过谢林教授讨论的这些现象,他就是这样从我们熟悉的现象出发,说明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的关系。
这是博弈论吗?当然是博弈论。为了10秒钟,损失十几分钟,正是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的格局。
如果一个地方家家都一定要男孩,家家都有了男孩才停止生育,那么乍一看来,一定会造成男女比例失调。但是,谢林教授只用几句话,就给我们说明,这种微观偏好,本身不会带来男女比例失调的宏观效果。如果一个地方婴儿的性别比例失调,一定会有其他更加可怕的原因。
人们一直抱怨博弈论太难读。几十年来,谢林的著作开风气之先,成为另类的读者友好的博弈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