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爱阅头版
点击量:1925图书馆2.0:用户=合作者
自从2005年鲍尔·米勒(Paul Miller)博士提出图书馆2.0这个说法以来,图书馆2.0经历了从概念到现实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web2.0的典型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服务中。
图书馆2.0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变化,将“用户=合作者”的理念应用于实际,这种图书馆服务模式能够鼓励持续的有意识的变化,邀请用户参与建设他们所需要的实体和虚拟服务,并通过始终如一的服务评估给予支持。同时,图书馆2.0也尝试吸引新用户以及通过改善现有用户驱动的服务和设施更佳地服务老用户。图书馆2.0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在向更好的服务于用户迈进。
图书馆2.0模式使得用户在图书馆服务和利用服务的方式上能够更好的与人分享。正如大家所期望的,用户将改进图书馆服务,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自身需求。这可以通过虚拟方式来实现,如通过个性化图书馆主页,或者实体服务,如允许读者召集即兴的读书讨论或者讨论组。这些协作努力需要图书馆员建立起更加注重读者的反馈并且经常性的评估和更新改进服务的详细方案。要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对读者的价值,就要考虑开展可定制和共享的服务。图书馆2.0模式将吸纳读者的智慧来补充和改进图书馆服务。用户评论、标签以及评级这些用户创造的内容都能反过来充实图书馆网站。最终对于其他读者来说这些服务将是更有价值的信息产品。
什么样的服务能够称为图书馆2.0?任何服务无论是实体或者网络只要能够成功地传递给读者,有效评估并利用用户创造的信息就可以称之为图书馆2.0。只要符合之前所说的标准,即使是过去的传统的服务依旧可以够得上格。同样地,使用新技术未必就能说这是图书馆2.0。
对于每一个图书馆工作者来说,图书馆2.0是一个与本馆实际相结合的具体模式,并通过服务体现出来。而无论我们提出何等的新理论,最终都要落实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