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Web2.0时代

点击量:194

网络语言:指尖上的语言

       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诞生之初,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简洁生动的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目前,网络语言已成为线上线下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跟普通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创新高效、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幽默诙谐。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在于它被认同,反映某种现实,准确表达了网民的情绪或观点,有着独特的魅力。同时网络语言也有不可回避的缺点,如低俗性、随意性、暴戾、三观不正等,近年相关部门和领域的专家正积极介入规范网络语言的工作,国家层面也积极引导网络语言的文明、健康发展。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入,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也诞生了。

       网络语言,不仅反映着一个阶段的网民情绪、一个时期的社会心理、一个层面的民众素质,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风貌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言为心声”,透过线上网络语言,我们看到的是线下现实社会;改造网络语言,既是改造网络社会,同时也是在改造现实社会。